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 >  研究生培养 >  培养与学籍

“从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”MTI读书分享会第二期圆满举办

    发表时间:2024-12-02



11月29日上午,威斯尼斯人官方网站8567vipMTI第二期读书分享会在图书馆研讨室606成功举办。本次分享的书籍为黄友义所著《从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》,内容涵盖四大方面:对外翻译与出版、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、翻译人才与教育、翻译行业建设。本次读书会由曹培会老师主持,特邀郑美玲副院长作为共读嘉宾进行分享。

郑老师认为这本书可读性较强,专业结合度较高,书中探索谁来翻译?翻译什么?怎么来翻译?等问题,能够开拓同学们的视野。曹老师也点出这本书的结构由对外宣传、对外翻译再到构建国家话语体系、讲好中国故事,逐渐从世界的角度聚焦到中国的角度看世界,不断关注自身,以“我”为主出发,构建中国话语体系。



分享环节,同学们围绕自己感兴趣的篇章纷纷发言。

【对外传播与理解认同】

同学们就对外传播方面的话语体系差异展开讨论,认为在“讲好中国故事”的背景下,跨文化传播方面会存在一些偏差。对于这样的文化差异,作为当代译者如何传播是十分关键的。同学们认为对外传播应以了解为主,认同在后。讨论中,郑老师以“吃苦耐劳”为例,结合外宣“三贴近”原则,适当进行删减增补,辅助以生动案例进行更好地诠释,能够更好传播中国的价值观念,联系具体事实,以故事的形式进行传播可能会更好。

【翻译挑战与应对策略】

同学们还讨论了翻译面临的挑战,包括文化障碍、思维方式差异等。中国文化的深度和广度使得翻译工作更加复杂。同时,提到了在翻译过程中,如何保留原汁原味的中国特色,以及如何在西方语境中讲好中国故事。此外,还讨论了翻译过程中的信息保留和更新问题,强调了从历史和过程的角度来看待翻译工作的重要性。

【文化差异与翻译探索】

此外,同学们还就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理解差异展开了热烈有趣的讨论。因为存在文化空缺,外国译者往往更注重中国文化的形式和隐喻。例如,《红楼梦》中对“十里街”的翻译,杨宪益的直译为“Ten Li Street”,而霍克斯将其译为“Worldly Way”,意为“势利街”,保留了原著中的双关意义。此外,外国人对古典诗歌的形式和表现形式更感兴趣,而中国人则更注重诗歌的意义。同时,大家在讨论中还提到了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,包括自然环境、思维方式、传统文化和心理联想等方面。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,应该站在对方的语境去讲述故事,关注对方的需求和习惯。





【收获与展望】

本次读书分享会探讨了跨文化交流与翻译的复杂性与挑战,对本土文化的认可和学习必要性以及对外传播的途径、形式等思考。同学们认识到,对外传播的话语体系差异不仅是语言的转换,更是文化的传递和理解,跨文化传播的成功关键在于深入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,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共鸣,并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同时,寻找到合适的翻译策略,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文化的恰当表达,应采用更加多元和创新的方法,让中国故事以更加生动、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呈现给世界。通过这次讨论,同学们更加明确了在全球化背景下,如何更有效地讲述中国故事,传播中国声音是当代译者的使命,作为MTI学生更是要主动融入大环境,强化专业能力,不断反思和进步。


图文/崔光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