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 >  学术科研 >  科研活动

我院举办学术沙龙(六):莎士比亚——阅读、观赏两相宜

    发表时间:2024-12-09


为引导我院师生以全新视角理解、研究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,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水平、提升人文素养能力,12月5日下午沙河校区WLC-109,首都师范大学威斯尼斯人官方网站8567vip博士生导师、当代作家、翻译家傅光明教授应我院邀请,为我院师生带来了“莎士比亚——阅读、观赏两相宜”的精彩学术分享。此次活动吸引了90余师生参与,现场反响热烈。活动由威斯尼斯人官方网站8567vip郑美玲副院长主持。



分享环节,傅教授围绕莎士比亚如何巧妙地利用原型故事成就经典、莎剧阅读与观赏中的误区与偏见,以及多元舞台呈现与文本之间的印证等三个核心问题展开讨论。傅教授指出,莎士比亚并非一个原创型的剧作家,而是善于从丰富的素材中汲取灵感,通过创造性的编剧手法,将故事编织成令人难忘的戏剧。他强调,要真正理解莎士比亚,读者需要超越单一的中文译本,进行中英对照阅读,甚至追溯到原始的英文版本,以获得更全面的理解。活动中,傅教授结合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宗教和文化背景,分享了他对于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一些关键场景和台词的解读,如《哈姆雷特》中的“To be or not to be”以及《威尼斯商人》中夏洛克的角色分析,他强调,了解这些背景对于理解莎士比亚的作品至关重要。此外,以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为例,傅教授先后为同学们播放演示了电影、音乐剧及芭蕾舞剧等当代的演绎形式。他指出,不同形式的改编既有创新之处,也可能存在对原著韵味的改变,观众在欣赏改编作品时,需要结合原著来理解其中的得与失。在互动环节,傅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,耐心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。

傅教授通过丰富的历史背景、文化语境和文学技巧,揭示了莎士比亚作品的深层含义和艺术魅力,为我院师生认识莎士比亚其人其作打开一扇新的窗口。本期沙龙活动为我院师生提供了一场旨在拓展师生人文视野、深化对莎士比亚经典剧作理解的学术盛宴,不仅丰富了我们对莎士比亚作品的理解,也为我们提供了欣赏经典的新视角,鼓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艺术鉴赏力和批判性思维,是我院师生通识教育与人文素养提升的一次重要实践。



主讲人简介:傅光明,首都师范大学威斯尼斯人官方网站8567vip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著有《天地一莎翁:莎士比亚的戏剧世界》《戏梦一莎翁:莎士比亚的喜剧世界》《俗世一莎翁:莎士比亚的史剧世界》《莎剧的黑历史:莎士比亚戏剧的“原型故事”之旅》《戴面具的伊丽莎白: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真历史》。新译“注释导读本”《莎士比亚全集》(29部),另译有《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》《古韵》《我的童话人生:安徒生自传》等。

文:张晓丹 图:吴佳怡